《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一書中,闡述君王治理國政的道理。他認為君王治國應要符合時宜,不能一味沿襲舊法,因為環境會隨著時間改變。他舉了一個例子:
《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一書中,闡述君王治理國政的道理。他認為君王治國應要符合時宜,不能一味沿襲舊法,因為環境會隨著時間改變。他舉了一個例子:
《左傳.莊公十年》
春秋時代,有一次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有一個魯國人曹劌(ㄍㄨㄟˋ)請求進見。有人對曹劌說:「國家大事,有在位的大官負責,要你多管閒事幹什麼?」曹劌說:「那些大官們都沒有見識,遇到重大事件,不會有好辦法的。」於是他毅然進見。
《韓愈.祭十二郎文》
唐代的文學家韓愈很小就沒了父母,完全靠他的哥哥韓會和嫂嫂過活。韓會有一個養子名叫老成,因為老成在他自己的親家排行第十二,所以他的小名叫做十二郎。十二郎的年紀剛好和韓愈差不多,但是兩個人的輩分有差別,卻情同手足。後來,韓會因為宰相元載的事,被貶到韶州當刺史,他不到幾個月就去世了。這個時候的韓愈只有十一歲,十二郎也很小。雖然上面有三個哥哥,但是也都早夭離開了人世,真正能夠繼承祖先後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姪子十二郎了。
《列子.仲尼》、《漢書.枚乘》、《韓愈.與孟尚書書》
「千鈞一髮」原作「髮引千鈞」。典源本於《列子.仲尼》。中山公子牟,是魏國公室的公子,愛好與賢人交遊,不管國事,他很推崇趙國人公孫龍的學說。樂正子輿知道後,對著公子牟嘲笑公孫龍說:「公孫龍言辭荒誕,善於詭辯,像他說的髮引千鈞、白馬非馬等言論,根本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謬論!」公子牟聽了反駁樂正子輿說:「智者的話,本來就不是愚者所能了解的,你說那些言論不合理,其實是因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髮引千鈞』來說,一根頭髮之所以可以繫著千鈞重物,這是因為頭髮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以一根細髮絲,拉引千鈞之重物,在一般人的看法,本來就是隨時會斷,《列子》此處所說的「髮引千鈞,勢至等」是一種邏輯推論,並不影響「髮引千鈞」代表危險狀況的原義。
《漢書.司馬遷傳》
司馬遷是漢代著名的史學家。據《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載,當時漢武帝命令李陵將軍出兵攻打匈奴,終因人力缺乏而戰敗投降,漢武帝得知後非常生氣,而誅李陵全家。司馬遷挺身為李陵辯護,但漢武帝不聽,反而將司馬遷囚禁,後來並處以殘酷的「宮刑」(將男子去勢的刑罰)。
《晉書.郭象傳》
晉朝時候,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很有才學。尤其,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一切現象,能夠留心觀察,再冷靜地去思索他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很淵博,而且,常常對事情有獨到之見。
唐.韓愈〈進學解〉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以提倡古文為職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國其它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
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朋友王緯兄弟,出身於書香世家,富有文采。兩人前來京師為文,柳宗元為他們的唱和詩作寫序,讚美他們有如三國時的應璩、應瑒及南朝時陸機、陸雲兩對兄弟,寫出音律玄妙、內容精美的詩句,並自認所寫的序文是在行家面前獻醜,有如在善於工藝的魯班、郢匠前耍弄斧頭。
出處:舊唐書﹒李密傳
罄:音慶,用盡。竹:古時寫字沒有紙,把字寫在竹片上。書:寫。《舊唐書﹒李密傳》記載李密數說隋煬帝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話。意思是說,用盡南山的竹子作竹簡,也寫不完他的罪行;決開東海的水,也洗不盡他的罪惡。後用“罄竹難書”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出處:孟子.告子上篇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拜拜這檔事講究的是心誠則靈,簡單的花卉素果也能表達誠摯的心意,但可千萬別拿鳳梨來當祭品,否則可能會讓好兄弟『旺來』,這麼說來,旺旺仙貝應該也要放在刪除清單裡
還有一說是香蕉(台語音"招")
騎車開車的人,手上均有一張強制險的保險卡,或許你不知道它真的的功用在那裡,以下為大家做一簡要的說明。
以往交通事故常因加害人故意逃避或無能力賠償,導致受害人經濟生活發生困難。為使因汽車交通事故之受害人,能迅速獲得基本保障,政府特別制定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汽車自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一日起納入實施;機車自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一日起納入實施。「機車」是屬於「汽車」類的一種交通工具,故機車強制責任保險與汽車強制責任保險均是以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為根據,所保障範圍也是相同的。